索引号: 发布机构: 区财政局
发文日期: 2017年01月22日 主题分类: 政府预决算
关键词:

上海市嘉定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22 浏览次数: 【字体:

上海市嘉定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7年预算的报告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区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领先”的发展思路,强化财政收入征管,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加强财政基础性工作,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措施的落实,2016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3365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完成调整预算的103.5%,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548431万元,调入资金193743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530000万元,合计收入3545539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06445万元,比上年增长4.5%,完成调整预算的96.8%,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40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7062万元,合计支出3403507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结余142032万元。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93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完成调整预算的103.3%,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548431万元,区财政与镇财政的结算收入100166万元,调入资金193743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530000万元,合计收入2302340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5465万元,比上年增长6.4%,完成调整预算的96.8%,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40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7062万元,合计支出2182527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结余119813万元。

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370933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完成调整预算的102.8%,加上与区财政的结算收入27886万元,合计收入398819万元。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8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完成调整预算的95.4%。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结余10190万元。

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9724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完成调整预算的104.0%,减去镇财政与区财政的结算支出128052万元,合计收入844380万元。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2351万元,比上年下降3.8%,完成调整预算的97.6%。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结余12029万元。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特点:

1.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财税部门坚持依法加强收入征管,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比上年增长18.8%。全年财政收入呈现主要特点:一是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月度收入增长幅度保持在15%以上,高于全区经济增加值近1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在全市各区县中保持前三位。二是主体税种稳增长作用明显,五大税种中除企业所得税以外均全面增长,同比增长13.4%,总量占区级收入的69.7%,充分发挥了主体税种稳增长主导作用。三是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贡献提升,在现代服务业持续增收拉动下,第三产业同比增长20%以上,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的65.3%,较去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四是房地产业收入企稳回升,受楼市交易活跃及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影响,房地产业收入实现25.8%的增幅,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2.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力度加大

区本级科技支出711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2%。重点支持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以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企业的集群发展。支持大众创新创业,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发挥政策的集成效应,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持科技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对上市、挂牌、新三板、新兴金融企业进行专项扶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对张江高科技园、现代服务业、小巨人企业的专项扶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和高层次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

3.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品质发展。区本级教育支出329254万元,比上年增长29.7%。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均衡保障机制,重点保障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品质提升。支持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和融合式发展。继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力度,落实学校迁建、校舍扩建和维修改造。继续扶持民办教育,设立民办教育扶持和奖励资金,落实民办随迁子女生均经费补贴。支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师资队伍高位发展。

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区本级医疗卫生支出12755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主要用于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社区卫生经费实行区级统筹,建立以标准工作量为原则的财政投入机制,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继续落实社区诊查费减免、基本药品零差率等医改专项。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城乡医疗保险进行财政补助。支持社会医疗救助和预防体系建设,实施市民医疗帮困、各类疾病防治筛查等财政补助政策。支持院前急救体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支持区域特色医疗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加强优秀人才培养,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三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区本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5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4.9%。围绕强民生,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民生保障标准。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推进第一社会福利院二期建设,落实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和新增床位补贴,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对残疾人等特定人群实施生活补助,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支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对万人就业等社会公益性岗位实行就业补助,支持企业开展职工职业培训。

四是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区本级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3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聚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支持公共文体场馆改建,保障上海保利大剧院日常运营和维护,实施图书馆、文化馆等文体场馆的免费开放和公益讲座、艺术欣赏等活动的举办,推进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区域文化发展软实力。促进全民健身、体育竞赛等体育事业发展。

五是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区本级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113758万元,比上年增长163.3%。主要用于支持农业发展,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落实农业生产、农机设备购置和农技补贴,保障农业新品种引进和养殖技术推广,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监管。落实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加强林地养护管理,巩固造林成果,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和圩区改造,保障雨污水泵站运行,推进高水平粮田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支持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村居社会管理和新农村建设。

六是支持和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全年安排公共安全支出114122万元,比上年增长5.9%。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重点保障公安、消防、司法、法院等执法部门的日常运转、装备维护和设备更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安全防控,努力构建城市综合管理和社会治理新模式,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4.促进城市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

区本级城乡社区事务和环保支出664353万元,比上年下降25.8%。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聚焦重点区域、重大项目,推进新老城联动发展,促进城市功能优化、品质提升和内涵发展。加大城市管理和维护资金投入,安排全区道路、桥梁、照明设施的维修和公共绿化的日常养护经费,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公交线路,落实公交运营补贴。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安排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垃圾减量化、生活污水处理经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2016年,政府性基金收入1333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2.4%,完成调整预算的103.3%,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9294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0800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113617万元,合计收入1764017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15285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完成调整预算的99.1%,调出资金193743万元,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58000万元,合计支出16046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支结余159417万元。

政府性基金主要收支项目执行情况: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84523万元,补助收入3718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08000万元,合计收入1496241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1024582万元,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555942万元,城市建设支出12068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29674万元,补偿征地农民支出172162万元,老城改造支出50000万元,大居建设资金77880万元,轨道11号线陈翔路站建设资金5000万元,廉租住房支出858万元,债券付息支出9006万元,土地出让业务费等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2953万元。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58000万元,用于经认定的政府性债务还本支出。调出资金64600万元。合计支出134718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结余149059万元。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5565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27998万元,合计收入83648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41848万元,主要用于沪宜公路改建、城市建设及维护、河道和环境整治等支出。调出资金41800万元。合计支出83648万元。

3.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60581万元,动用上年结余41032万元,合计收入10161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65413万元,主要用于新建住宅区市政道路、配套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型居住社区外围设施建设。调出资金36200万元。合计支出101613万元。

4.污水处理费收入29689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14128万元,主要用于污水污泥处理费、排水管道、泵站等排水设施维护运行经费。调出资金6700万元。合计支出20828万元。污水处理费收支结余8861万元。

5.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2017年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历年结余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41813万元。

6.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2663万元,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5576万元,动用上年结余2774万元,合计收入11013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6886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公用附加支出2459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925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2215万元,其他各项基金支出1287万元。调出资金2630万元。合计支出9516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支结余1497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执行情况

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433万元,比上年下降30.2%,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动用上年结余15674万元,合计收入3010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3010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7%,其中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29694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支出41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平衡。

(四)落实预算决议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情况

1.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预算法》和预算管理改革要求,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建设。一是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试编2017—2019年中期财政规划,着力提高预算编制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逐步实现规划期内的跨年度平衡。二是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修订本区政府购买服务分级目录,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三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统筹机制。推进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协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完善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公务交通保障机制;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施社区卫生经费区级统筹;完善司法系统、群团组织经费保障体系。五是深化政府会计改革。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试编范围从区本级延伸扩大到全部街镇。

2.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制度办法,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一是建立债务情况报告制度。拟定《2016年嘉定政府债务情况的报告》,逐步建立政府债务限额及债务收支情况公开的常态机制。二是合理安排政府债券转贷收入。置换债券49.8亿元用于经认定一类政府债务的还款,新增债券34亿元用于S6城市快速道路、再生资源中心外围道路、外环林带建设、大众安亭基地土地储备、沪通铁路节点建设、新城动迁安置基地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批准的限额内举借和偿还债务,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全面评估风险状况和健全预警机制,切实防范风险。三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结合本区政府性债务管理要求和区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情况,经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安排使用财政存量资金40亿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回购、土地减量化、公交运行补贴以及区重点项目建设,降低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市财政局核定本区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15.9亿元,截至2016年12月末,本区政府债务余额实际为184.28亿元,为政府债务限额的85.4%,其中存量债务53.48亿元,政府债券130.8亿元;比上年增加28.82亿元,增长18.5%,主要为2016年新增政府债券34亿元,存量债务减少5.18亿元。

3.夯实财政管理基础,着力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印发《关于嘉定区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和加强现金支出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嘉定区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考核管理办法》,健全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二是推进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财政支出执行管理的通知》和《嘉定区财政支出执行进度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分别对7个项目开展绩效后评价,5个项目开展政府采购绩效评价,4个部门开展整体支出评价,对现代服务业扶持专项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专项资金实施政策评价。四是稳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扩大并细化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内容,一般公共预决算基本支出按经济分类公开至款级科目,分地区的税收返还、一般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首次向社会公开。除保密单位外,区本级47家单位(含3家街道)全部公开部门预决算,同时公开的还有部门“三公”经费、绩效评价、政府采购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等信息。五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完成426家区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逐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六是加大对使用财政性资金的监督力度。对182个总额2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委托投资监理机构进行全过程的投资控制。组织开展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财政财务及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开展非税收入收缴情况专项检查。七是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016年区本级民生支出增幅及占比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年支出161.9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5.9%。继续控制一般性支出,区本级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计为4185万元,比上年下降40.8%,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746万元,下降8.4%;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212万元,下降45.7%;公务接待费227万元,下降32.8%。

2016年,本区财政预算完成情况总体良好。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形势下深化预算管理还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与支出需求刚性增长矛盾依然突出,政府预算统筹平衡和统筹安排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政府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推进;三是财政政策导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支持和促进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的财政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精细化不够,财政资金管理绩效和预算执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预算草案

(一)2017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预算法》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进一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用好财政存量资金,保障民生投入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切实加强和改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实现嘉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2017年财政收支预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本区经济预期增长目标以及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和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推进各项必需支出的要求,编制2017年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1700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0%,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53888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5706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2210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3000万元,合计收入3212854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9854万元,比上年增长2.7%,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3000万元,合计支出3212854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6140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4%,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538882万元、区财政与镇财政的结算收入18855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5706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4810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3000万元,合计收入1858447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5447万元,比上年下降2.7%,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3000万元,合计支出1858447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450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5%,加上与区财政的结算收入923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400万元,合计收入431088万元。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1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1110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4.1%,减去镇级财政与区财政的结算支出197791万元,合计收入923319万元。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3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0.9%。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几点考虑:

(1)关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

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0%,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根据全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二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财政减收增支政策将进一步加强;三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加大,房地产业收入不确定性增强;四是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高,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2)关于区对镇转移支付预算安排

围绕推进镇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加大对社会保障、社区管理、城市维护等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2017年区对镇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预算239364万元,其中:返还性补助78933万元,主要是定额体制基数返还、税收增量返还、专项收入返还和其他结算补助;中央转移支付711万元,主要为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一般性转移支付144379万元,主要为对北部四镇差别体制补助、乡财县管考核奖励等;专项转移支付15341万元,主要用于经济欠发达村扶持、农保镇保养老补助、农民土地流转补贴、环卫经费补贴等。

(3)关于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

根据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所能提供的财力,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财政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事项保障力度。2017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544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5350万元,教育支出37416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0915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4645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44785万元,农林水支出16489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15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2212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343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6085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2046万元,交通运输支出67087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2106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0255万元,预备费400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1000万元,其他支出27385万元。

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持勤俭办事、量力而为的原则,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对 “三公”经费等公务支出的预算控制力度,因公出国(境)经费实施归口管理,会议费采取分类管理,严格控制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装修以及超标准配置办公家具,严格控制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切实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2017年区本级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预算合计5206万元,比2016年预算数下降24.0%,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1451万元,同比下降3.6%;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853万元,同比下降30.2%;公务接待费902万元,同比下降28.0%。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773100万元,比上年下降42.0%,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5718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5000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64949万元,合计收入1193767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832874万元,比上年下降41.4%,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50000万元,合计支出118287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结余10893万元。

政府性基金主要收支项目安排: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50000万元,加上动用上年结余17025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50000万元,合计收入1017025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667025万元,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222179万元,城市建设支出238396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41844万元,补助征地农民支出18928万元,廉租住房支出1954万元,土地出让业务费3429万元,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违法建筑拆除等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140295万元。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50000万元。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0000万元,加上动用上年结余41017万元,合计收入71017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71017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减量化专项资金60000万元,轨道14号线曹安路站地下工程10000万元,嘉定州桥老街景观灯光设施改造等1017万元。

(3)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5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67900万元,主要用于大居配套设施、新建住宅区市政道路、公益性用房配套、配套幼儿园和中小学建设、老旧公房修缮等支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支结余7100万元。

(4)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8100万元,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5718万元,动用上年结余6907万元,合计收入30725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26932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公用附加支出2007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964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1986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21901万元,其他支出74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支结余3793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8000万元,其中上缴利润收入3050万元、股利股息收入495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2292万元,合计收入1029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0292万元,其中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1000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支出29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4.政府债务限额管理

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要求,在市财政下达的政府债务总量范围内,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合理安排新增债务,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根据本区经认定的存量债务余额情况,2017年安排政府债券转贷收入373000万元,用于置换到期政府债务的还本。截至预算编制时,市财政尚未下达2017年本区地方政府债券分配额度,预算执行中,待市财政核定本区地方政府债券分配额度后,将按规定程序调增区本级收支预算。

三、全面完成2017年预算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面完成2017年财政预算收支任务意义重大。我们将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充分发挥财政保障职能,努力做到聚财有方、导向明确、保障有力、管理精细、监督到位,全面完成2017年各项财政收支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财政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坚持依法组织收入,着力优化完善财税服务体系,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检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实施收入质量动态监控,及时足额组织各项收入。健全财政收入预测分析体系,密切关注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效强化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动态跟踪和税源监控,准确把握财政收入发展趋势,挖掘收入增长潜力,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财政运行过程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聚焦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围绕将嘉定建设成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现代化新型城市两大核心目标,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产业精准转型、城市精美成长、民生精细服务”,进一步加大在产业转型发展、城市品质提升、公共服务优化等方面的财政保障力度。一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加大财政资金的整合、规范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支持构建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支持“品质教育”发展和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三是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财政投入政策,探索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是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统筹保障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五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落实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六是促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效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七是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着力支持功能性文化和体育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群众文体活动开展。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升预算管理效能

健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努力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组成的科学完整、有机衔接、相互联动、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二是完善区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选择部分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开展调研,进一步完善区对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着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三是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平台应用,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五是完善预算编制方式和手段,夯实部门预算基础数据库,拓展项目库管理功能,优化分类分级管理模式,严格“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预算的编制。六是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扩大绩效评价范围,推进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七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严格采购预算编制和采购计划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四)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继续推进财政信息公开

将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全过程,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的日常跟踪监测,加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执行情况、决算报告及报表,本级财政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和举借债务的情况均向社会公开。细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区对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分地区、分项目公开。除涉密信息外,所有涉及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均公开预决算及“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决算总额、分项数额和增减变化的原因,同时公开部门职责、机构设置、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国有资产等信息。加大对街镇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统一公开要求、范围和内容,开展财政信息公开专项检查,督查街镇认真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